找到相关内容2593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

    有限,居士佛教受此影响,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有待进一步的提高。事实上,正是由於陈健民居士的去函虔请,因此有了太虚大师1929 年的湖南长沙弘法之行。陈健民本人也在此时皈依太虚大师 (1889~...

    黄英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380128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拨乱反正的巨大影响。接着,澄观国师便抱着瞻礼贤首法藏旧居的崇敬心情去了终南山,认真地研究了贤首大师的《还源记》,得出了。明以照幽,法以达迷。然交映千门,融冶万有,广大悉备,尽法界之术,唯《大华严》”(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
  •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古代修复简论

    知道每打开一次写卷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写卷的寿命,所以本次调查我们并没有把700多号写卷一一打开检视一遍,而是根据黄永武先生主编的《敦煌宝藏》(67~71册)的图版、任继愈先生主编的《国家图书馆藏敦煌...

    林世田 萨仁高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980773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禅中的自我

    与真正的(了悟)相契合。如游玩般,以超乎知觉的方式,我自由进入一切处境,展用自己,而又像我完全没有从事任何事情。在我的璟境中不论是发生任何事情,都不能影响我。如果任何事务向我走来,而想从我得到什么,我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780893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五位

    教育和社会建制所在于他在同自己疏离方面的影响,   具有何种兴趣?我们有一些人关心於这件事,想由个人的教育与社会建制方面的改善,来阻止後代的这种疏离。如果我们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不健康,或许我们就能够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980897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史料的查找与运用

    门人。(注9)有了以上两本书籍出版的良好影响,知名作家林清玄再以星云法师的口述及回忆为基础,撰写成《浩瀚星云》(台北:圆神,2001年)。不过,《浩瀚星云》一书由于星云法师对中佛会及部分法师有相当露骨的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880961.html
  •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

    修养或即精神的境界(“在纯乎天理,而不在才力”、“只论精一、不论多寡”)。孔子虽有生知安行者、学知利行者和困知勉行者,以及上智、下愚等区分的说法,但这只是凡圣之别的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,因为通过工夫的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5.html
  • 刘述先: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

    这由检验西方神学发展的线索便可以明白。早期基督教神学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,一直到圣多玛把重心由柏拉图转移到亚里士多德才有了根本的变化。自此神秘主义变成了一个被压抑的暗流,但始终并未完全绝迹。到了近代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681607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之间而未脱朱学影响,乃将甘泉定位为明代心学由白沙至阳明的过渡人物. 复有一种观点欲为甘泉翻案,主张甘泉心学有胜於阳明处,或至少非阳明心学所能取代范围. 各家说法均持之有据,要皆反映出对湛王文字的不同诠释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神智从义对“具”的反思

    虽然非直就知礼来批评,然而此理毒性恶之主张,却根源于知礼,而此立论影响了后代山家派,因而认为理惑不可破,破理惑即是断性恶。对此,从义加以驳斥之,认为此乃将理惑混同于性恶,故从义特别强调性恶与理惑之不同...批评中,的确也显示了「具」对往后山家派之影响。在知礼时,其与山外诸师的论争,可说根源于对「具」的看法不同所致,知礼以「具」为着力点来对抗山外及批评他宗非圆教,且将「具」发展成理毒即性恶、法身寂光有相说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5.html